首 页 科协动态 机关党建 科普之窗 学会天地 青少年科技教育 全民科学素质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正文
在沧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2/8/8 15:35:02

              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
      为把沧州建设成为现代化沿海强市而努力奋斗
          ——在沧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1年11月10日)
                  卢 竞 芳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沧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共沧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齐心协力推进现代化沿海强市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工作者的盛会。既是一次工作总结会,更是一次落实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凝神聚力、鼓舞干劲的动员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共沧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团结和动员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全面实施“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战略,把沧州建设成为现代化沿海强市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沧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出席大会的领导和同志们提出意见。

    五年主要工作回顾
    沧州市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正是沧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积极投身沿海强市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推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平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各级科协组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工作定位,充分发挥“两个桥梁”作用,以“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为载体,积极为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发展营造环境,搭建平台;以科普惠农和科普益民两大活动为抓手,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充分发挥科普在服务民生、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特殊作用,努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沧州科学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
    ——五年来,全市科协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协组织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职能作用,在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基础条件改善等方面予以了大力的支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意见》等8个专项文件,并将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具体要求写进了《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市、县两级全民科学素质和科普工作用车及配套设施基本到位,科普工作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并实现逐年增长。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大型公益科普设施相继开工建设。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围绕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各级新闻媒体积极开设专栏、专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研、科普典型,为科协开展工作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科协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全民科学素质、科普惠农、农技协、科普日等重点工作多次得到国家和省科协的表彰。市委书记郭华同志就科协积极实施“海智计划”、争取“科普惠农项目”等工作先后5次作出重要批示,并多次在相关会议上对科协工作予以肯定。市级分管领导先后4次在全国和省科协的会议上介绍市委、市政府重视和加强科协工作的典型经验。市科协连续5年获得“河北省科协系统先进单位”称号。去年9月,我市代表河北省接受了国务院办公厅督查组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督查、检查。今年8月,市科协又被国家9部委授予“全国《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五年来,全市科协组织服务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市科协充分发挥党委、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广大科技人员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起了四大平台:一是建言献策平台。先后组织科技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属学会专家学者,围绕“开展五城同创、构建和谐沧州”、“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依靠科技创新建设沿海强市”等主题,开展大型专题调研活动5次,撰写提案140份,征集评选优秀科技论文、科技建议300余篇。在调研基础上形成的“充分利用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加快构建适应沿海强市建设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建设科技馆”、“开辟第二条引黄入沧线路”、“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等报告、提案和意见建议,均被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采纳,在全市重大科技决策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二是人才引进、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实施“海智计划”,在宏润重工等单位建起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实施开展“金桥工程”项目125个,承办科技司法鉴定案件310项,邀请欧阳自远、胡文瑞、刘嘉麒等全国知名专家举办大型科普报告会16场次。围绕棉花、小枣、蔬菜、节能环保、疾病预防、气象防灾等课题,组织学术研讨交流活动480场次。与中国农业大学等10多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建立长期专家辅导与合作关系,年开展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培训680场次,直接受益农民10万人次。三是项目引进推介平台。大力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做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和项目争取工作。截止到今年8月,我市有36个农技协、基地和科普带头人得到国家和省的表彰,共引进项目奖励资金518万元,在全省位居第二。积极配合黄骅新城管委会引进的占地209亩、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工作者之家项目也已进入实施阶段。市科协还充分利用“杨凌农高会”、“寿光菜博会”等全国性农产品展览展示平台,先后组织80多家优秀农技协和示范基地积极参与,共获得106个全国“优秀农产品”奖项,极大地提升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四是表彰举荐平台。各级科协通过组织青年科技奖、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科普事业贡献奖评选,大力表彰在科技创新和普及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向社会展示他们在科技领域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充分调动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热情。五年中,全市共有163名科技工作者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有115名优秀科技人员被推荐为“沧州好人”、“沧州能人”、行风评议员、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27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当选为省及省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级科协组织正是在为科技工作服务的过程中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能力,较好地履行了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五年来,全市科协组织以开展群众性、社会化科普活动为手段,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进一步突出。各级科协组织以实施国务院《科学素质纲要》为统领,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动我市群众性科普活动在组织网络、基础设施和长效机制建设三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在全市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了市、县、乡三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构,市直25个成员单位也普遍建立起“主管领导、分管科室、责任人员明确”的工作机制。建立企业科协62个、市级学会64个,会员25000余人;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宣传站2500余个,村(社区)科普协会、科普活动小组4200余个,培养科普志愿者和科普宣传员12000余人,为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争取企业支持,与机床厂、联通公司合作,在市区黄河路建起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科普画廊,在1200个重点文明生态村设置了7300块科普宣传栏。积极挖掘民间科普资源,命名了“黄骅海盐博物馆”、“盐山民间航空博物馆”等一批民营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借助上级支持,争取科普大篷车19辆,争取“华硕书屋”资助项目5个、开通 “三农网络科技书屋”108个,资助基层单位兴建科普图书室170个、赠送科普图书21万余册。目前,全市科普基础设施已达5500余处、展教面积达38000平方米,为开展群众性科普教育提供了基础性的物质保障。三是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常规化机制。各级科协坚持大联合、大协作思路,在城镇,广泛开展了以“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百姓”为主旨、以“百场科普宣传、百场科普讲座、百场科普电影、百场科普文艺演出、百座科普画廊、百幢科普楼道”为内容的“社区科普六百工程”,有效发挥了科技传播在正确引导舆情、倡导树立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企业,组织职工开展了以“讲理想、比贡献”为内容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参与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技术创新的活力。在农村,继续开展了以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为目标的“百万农民大培训”系列活动,促进全市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9.1%以上,为农民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在学校,以提高青少年节能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组织8万名中小学生开展了节水、节电、节粮、节纸科学调查体验和科技创新大赛,全市有700多项作品在全国和省获得奖励。目前,我市的群众性科普工作正在发生着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从活动型到服务型的重大转化,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和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创造的良好风尚正在逐步形成。
    五年来,在市科协五届委员会的领导下,全市科协组织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科协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县(市、区)以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奋斗、辛勤工作的结果,更是市科协五届领导班子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沧州市科协第五届委员会,并以本次大会的名义,向省科协、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各位领导,向各县(市、区)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向广大科技、科普工作者、科协干部职工和退居二线的各位主席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科协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深切体会:
坚持党的领导,是促进科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坚持“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是做好科协工作的内在要求。坚持大联合、大协作,是引导科协事业繁荣发展的基本方法。坚持以活动为载体,重心下移、服务民生,是提高科协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市在全民科学素质的教育和提高上还存在一定问题,科协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拓宽,群众性科普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科协组织的工作机制、工作方式和科协干部的观念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对待,不断努力,逐步解决。

    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未来5年,沧州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共沧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为我们描绘出令每一个沧州人都为之振奋的宏伟目标和美好愿景,全市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协组织必须要按照市委“与时俱进,力争上游,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基本要求,以“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敢于问鼎、唯旗是夺”的沧州精神,切实担当起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今后五年科协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推动自主创新,服务科学发展,为全面实施“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发展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为把沧州建设成为现代化沿海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全市科协事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更加活跃,科技创新、科技决策咨询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科普服务民生、促进社会管理的作用更加突出,公民科学素质不断进步;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渠道逐步拓宽,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不断优化;科协基层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落实上述目标,今后五年的具体工作任务:
    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科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再上新水平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直接承担者,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坚持科学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是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人员重要而神圣的职责。
认真履行服务职能,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实施和承接单位。各级科协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积极发挥科协系统人才智力密集的优势,引导科技人员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服务平台,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把更多的创新资源引向企业。要发挥企业科协作用,广泛开展“讲理想、比贡献”、“厂会协作”、“金桥工程”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培养造就更多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技术能手和创新人才。要继续在全市主导产业和重点行业中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进一步做好“海智计划”等科技人才引进项目,大力宣传和落实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设“人才特区”等优惠政策,从国内外、省内外引进更多的人才、资本和创新成果,直接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动农村科技发展进步。要研究和利用好十二五时期国家继续加大科普惠农投入的相关政策,加大项目跑办力度,争取更多奖励资金落户沧州。要充分发挥获得国家及省表彰奖励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强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积极探索科普惠农服务的项目化、实体化运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要不断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引导鼓励他们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和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我市农业生产需求的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提高科技对“三农”工作的贡献率。
发挥学术交流主渠道作用,促进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
    要以充分发挥学会组织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着眼点,引导组织各学会围绕发展临港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中的制约因素和重要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和学术交流,着力在解决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我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引导科技工作者结合各自技术优势,深入工农业生产一线,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社会服务工作,鼓励科技人员发挥技术特长创新创业,在促进学科发展和学术繁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尽快把科研优势转变为生产优势和产业优势。
    二、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为总揽,推动群众性科普教育取得新成效
实现建设现代化沿海强市的宏伟目标,不仅需要培养造就大批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而且需要最广大的有较高科学素质的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全市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协组织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深入地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推进群众性科普活动,使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之中,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为我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快速崛起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社会基础。
    突出重点,加大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宣传推进力度。各级科协组织要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以国家和省新一轮《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方案》颁布为契机,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市科协将联合市委党校,从今年年底开始,在各类县乡领导干部培训班开设“《科学素质纲要》解读”专题课程,以此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向纵深发展。
    创新实践,以重点人群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紧紧围绕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重点人群,通过组织开展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的“科普日”、“防灾减灾日”、“科技周”、“节能宣传月”、“科普大讲堂”等群众性、经常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培养公众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激发公众创新创造的热情,提高公众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科普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的新途径、新机制,大力推进“城区科普益民行动计划”,把科学素质教育渗透到全市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推动我市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整合资源,促进科普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手段,积极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以“五个一批”为内容的科普基础工程建设。一是以市科技馆工程建设和功能开发为龙头,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兴办一批普惠共享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和专业博物馆、展览馆。二是培养发展一批科普志愿者和科普宣传员,巩固扩大现有科普志愿者队伍。三是重视发挥媒体优势,着力打造一批影响力较为突出的科普宣传品牌栏目和节目。四是积极培养科学素质教育典型,推荐命名一批省级、国家级科学素质教育基地。五是围绕公共领域科普、应急管理科普、主导产业科普、最新科技成果科普等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开发集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基本与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需求相适应的科普资源。不断改善、优化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氛围和基础条件。
    三、以促进科技人才成长为着力点,推动“服务、建家”工作实现新突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在发现、培养、举荐人才方面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各级科协组织要按照“凝聚力量、服务发展、以用为本、促进公平”的指导方针,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热情、促进科技人才成长为着力点,满腔热情地为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加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畅通权益表达渠道。要着眼于为党委、政府制定实施符合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把握我市科技工作者总体数量快速增长、年轻化趋势明显、就业和流动方式日益多样化、行业分布不均等突出特点,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调查研究,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我市科技工作者基本状况以及他们在工作、生活、继续教育、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科技工作者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诉求和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维护其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
    加大对优秀科技人才的表彰、宣传、举荐力度。要认真做好沧州市青年科技奖、沧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奖、沧州市科普事业贡献奖等奖项的评选和各类省级、国家级奖项的遴选推荐工作,鼓励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积极履行举荐创新人才的职能,完善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帮助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要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科技工作者及其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认知程度,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活动,提高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能力。要充分发挥科协作为政协组成单位的优势,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精心选定题目,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依据。要发挥好退休、离岗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引导、鼓励、支持他们以各种形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积极探索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决策咨询平台,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制度,把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引导和凝聚到推动自主创新、促进沧州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上来,激励、帮助他们通过决策咨询活动展示才华、实现社会价值。
推进科技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增强创新创造能力。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社会教育培训资源,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继续开展三个层次的再培训教育:把学术交流活动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重点开展大型、前沿、高端、交叉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培训层次;鼓励学会积极开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再教育工作,推动继续教育与技术培训、科技鉴定、岗位聘任、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制度相衔接,加强对会员专业发展的指导;广泛开展城乡社区劳动技能培训,大力培养一线急需紧缺实用人才和基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在全市构建起分层分类的灵活开放的科技人才继续教育体系。
    四、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科协事业实现新发展
    今后五年,是沧州全面实施“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战略,努力向现代化沿海强市迈进的关键五年,科协组织要想不断适应形势需要,跟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一招不让地抓好自身建设。
    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科协干部整体水平。未来科协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讲政治、懂科学、有能力、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广大科协干部要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切实增强三种能力:一是学习能力,我们处在一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科技领域瞬息万变、科技新知层出不穷。广大科协干部要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时刻关注当今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发展变化,时刻注意学习和研究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积极倡导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二是科学实践能力。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断提高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和协调不同利益关系的能力;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开展科协工作,服务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能力。三是创新能力。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工作魄力。要着眼于新时期、新阶段科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用创新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扎扎实实的工作成绩,逐步转变社会对科协的传统认识,树立起科协干部新的整体形象。
    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科协工作网络。基层科协组织是科协全部工作的基础,是科协工作迸发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各级科协组织要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工作者群体分布出现的新变化,坚持哪里有科技工作者,哪里就有科协组织的指导思想,灵活设置基层科协组织,延伸工作触角,扩大组织覆盖范围。在农村,要适应农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形势,在乡镇已普遍建立科协组织的基础上,依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普惠农服务站把科协组织继续向行政村延伸,实现科普惠农的全覆盖。在城区,要适应社会管理创新和社区发展的需要,在全市各街道办事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国有企业及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科协组织,在社区普遍建立科普小组,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要加大对市级学会和企业科协的组织管理力度,指导现有学会按时换届,完善规章制度,并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活动,不断增强其自身凝聚力、号召力和自主办会、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协组织的群众化、社会化程度。
坚持大联合大协作,构建社会化工作格局。凝聚更有实力,合作才能发展。要继续坚持“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完善市场化、项目化运作机制,增强科协参与社会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以开放式的“大科普”理念,积极融入到社会管理工作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百姓”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科技、科普工作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中的特殊作用,不断开创出沧州科协工作的崭新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伴随着沧州的巨变,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展望未来,建设现代化沿海强市的宏伟目标,给全市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组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协的关怀指导下,凝聚全市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更加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全市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率先崛起的滚滚热潮中,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敢于问鼎、唯旗是夺,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信息检索 标题
正文
本类推荐
  • 本栏目暂无内容
网站首页 | 科协动态 | 机关党建 | 科普之窗 | 学会天地 | 科协论坛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沧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河北世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沧州市御河路1号 Tel:0317-2160235
邮编:061000 沧公备:13090202015845号 冀ICP备12019277号-1